2025-08-05 09:05:47 来源: 作者: 点击数:
【字体:
打印

甜蜜“薯”光,照亮乡村振兴路


——朝阳市双塔区慧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守会

获得荣誉

全国劳动模范

奋斗寄语

我想通过推广蜜薯种植技术,让每一寸沙地都变成‘金疙瘩’。让新时代的庄稼人,生活似蜜甜。”


在辽西广袤的田野上,朝阳市双塔区慧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守会用近10年的坚守,带领王杖子村的乡亲们靠蜜薯产业蹚出致富路,诠释了新时代劳动者的担当。

2016年,王杖子村因年轻人多半选择外出务工,导致土地撂荒。“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,不能就这么荒着。”王守会当选王杖子村委会委员后,决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。于是,他牵头成立合作社。从最初5户村民参与的小试验田,到如今2000亩的现代化种植基地;从传统农耕模式,到形成全产业链经营格局,他用近10年的时间,彻底让王杖子村旧貌换新颜。

创业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。合作社首批流转的20亩地,种普通作物效益微薄。他三赴山东考察后,引进了烟薯25号蜜薯,却因种植技术不精加之遭遇黑斑病侵袭,亩产还不足千斤。不服输的王守会白天在地里仔细记录苗情,晚上钻研甘薯栽培技术,第二年蜜薯亩产便突破4000斤,每亩收益达3000元。

在创新路上,王守会不断探索实践:在种植端,他与沈阳农业大学共建种苗基地,培育出抗病性强、甜度达18度的专属品种“辽西蜜冠”;在加工端,创办食品厂将蜜薯加工成薯干,还陆续开发出红薯粉条、薯饼等8种衍生产品;在销售端,他跑遍各地农展会,向客户推销产品,仅2019年在上海农博会上就签订200吨订单。

产业要持续发展,必须走规模化、品牌化道路。王守会通过“党建+农户土地入股”“党建+建档立卡户”以及对外土地流转等模式,不断扩大种植面积,吸引周边农户加入。合作社不仅提供种植技术培训,还负责产品收购和销售,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,让农民实现了增收。村民李淑娟算了一笔账:“我家8亩地,每年流转费3200元,我在车间削薯皮每月能挣2400元,年底还能分红3000多元。”这种模式吸引了周边4个村的152户农户加入。随着村集体经济得到显著改善,农民腰包越来越鼓,王守会也因此被评为辽宁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。今年,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。

十年光阴转瞬即逝。如今,王守会正筹划着下一个十年计划:“我们要把蜜薯种植技术推广到内蒙古,让更多沙土地变成‘聚宝盆’。


上一篇: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风采展示】“反诈先锋”有套加减乘除工作法 下一篇: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风采展示】焊枪作“针”,绣出极致匠心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