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8-19 14:59:15 来源: 作者: 点击数:
【字体:
打印

“创新尖兵”推进煤矿“智能化”


——辽宁威跃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孟庆林



获得荣誉

全国劳动模范

奋斗寄语

我要让每一台设备都经得起井下考验,以技术创新减轻工人负担,让煤矿生产更安全、更高效。”


8月12日,在辽宁威跃集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发中心,孟庆林正运用三维建模软件调整液压支架调移装置参数。屏幕上流动的线条勾勒出装备的核心结构,也记录着他在矿用机械化安装回撤装备领域深耕多年的工作印记。

1995年,19岁的孟庆林成为一名机械学徒,从此与煤矿机械结下不解之缘。他白天在车间钻研设备结构,晚上挑灯学习专业理论课程,就连吃饭时也常常拿着笔在纸上勾画图纸细节。“煤矿设备直接关乎生产效率与工人安危,容不得半点儿马虎。”他说。

在一次井下调研中,孟庆林发现液压支架调移作业职工劳动强度大、安全风险高,便带领团队着手搭建模拟巷道试验平台,将设备尺寸从3米缩减至2.5米,让设备在狭窄空间内也能灵活转动。该装置投用后,作业人数减少一半,效率提升3倍,还从根本上避免了人工搬运的安全风险。

中心在研发BYS-13X2型起吊装置时,客户提出的“吊载行走”需求曾让孟庆林和团队陷入困境。常规履带吊装需要配置配重铁,但井下空间狭小无法安装,强行作业存在极大安全隐患。这成了孟庆林的“心病”,他吃饭时想到新思路就立刻放下碗筷画图,临睡前有了灵感也赶紧起身记录。经过数次试验,他创造性地提出“双管齐下”的解决方案:通过加重履带增加摩擦力,同时借鉴锚杆原理让吊车臂顶紧巷道顶部形成支撑,巧妙实现重心平衡。这一创新设计使设备在狭窄空间内也能安全作业,该技术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。

多年来,孟庆林带领团队累计研发20余项新产品,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,推动煤矿综采面作业从“笨体力”时代逐步迈向“机械化、智能化”新阶段。

如今,孟庆林的研发成果转化率达100%,他主导研发的装备已占据全国市场45%以上份额,为企业创效超2亿元。凭借在技术创新上的突出贡献,今年,孟庆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。


上一篇:【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风采展示】“技改尖兵”把生产堵点变成 “创新点” 下一篇:退伍不褪色 新业态中竞风流
Baidu
map